© Copyright 2001-2020 fz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荆港路128号 邮编:350101 电话:0591-62098082 邮箱:478769935@qq.com
闽公网安备35012102550447 闽ICP备2024039322号 网站支持IPv6访问
5月30日,第二届卢耀如院士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四部新著联合发布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发布会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同济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主办,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和同济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承办。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地质学会、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等20余家单位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福州英华职业学院董事长江澜应邀出席,并在会上发言。
学院董事长江澜在会上发言
70多年前,卢耀如院士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是英华最引以为豪的杰出校友之一。英华迄今已有142年办学历史,先后走出16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方尔灏、黄乃裳等40多位革命英烈,还走出了著名政治家林森,社会科学家陈岱孙、高放等现代中国政界、学界的代表人物,被福州市政府誉为“福州教育名片”。在英华求学的时光成为了卢院士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人生时期。
此次发布会上,卢院士发布的四部论著分别为:《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卢耀如自传—风雨人生地质人》《国家发展建设与地质环境》和《似水人生 如歌逐梦》。四部论著共计334万字,全面总结了卢院士70余年辛勤工作的学术成就和工程经验。
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唐海英,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徐学义,上海市地质学会杨联萍理事长,同济大学校领导分别致辞表示祝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发来了祝贺视频。
作为母校代表,福州英华职业学院董事长江澜在发言中表示,卢耀如院士心系家乡的发展,2019年由卢院士领衔组成专家团队,在英华学院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于2020年获评福建省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院士站致力于以保护环境与经济建设发展相协调为导向,以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为目标,大大推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学院董事长江澜与卢耀如院士在现场合影
卢院士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多次回母校关心指导工作,为年轻英华学子上党课、开讲座,鼓励大家学习报国,做时代骄人。2019年以来,卢耀如院士发起倡议并捐资,多次举办“英华院士激励如兰杯”大学生现场写作大赛,以此激励青年学生发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爱国爱乡情怀。此外,卢耀如院士还将在英华学院成立“卢耀如院士如红班”,激励广大英华学子传承发扬卢院士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
受院士精神的影响和鼓舞,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依托“百年英华校史馆”,设立并获批福州市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充分展示卢耀如院士等16位英华校友院士的先进事迹和杰出贡献,鼓励全社会青少年身怀爱国之心,为科技强国奉献青春智慧。
在四部新著揭幕仪式后,举行了卢耀如院士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中心各分中心单位的代表,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卢院士的兼职单位和合作单位代表分别发言,高度评价了卢院士4部新书的深度和广度,号召年轻人仔细学习专著,更好地继承卢院士的思想。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此次发布会是对卢耀如院士重要学术贡献的总结。多年来,卢院士承担和指导了众多国家重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及重要铁路干线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同行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被海内外学者誉称为“喀斯特卢”。
供稿|院办公室
图片|院办公室
© Copyright 2001-2020 fz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荆港路128号 邮编:350101 电话:0591-62098082 邮箱:478769935@qq.com
闽公网安备35012102550447 闽ICP备2024039322号 网站支持IPv6访问